一、引言
危险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中的关键一环,涵盖了具有易燃、易爆、毒害、腐蚀、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物品运输与装卸作业。由于所涉货物性质特殊,其运输与装卸过程犹如行走在钢丝之上,稍有不慎,便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,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。
因此,严谨规范的运输、装卸操作规程对于危险品物流企业而言,绝非可有可无的条文,而是保障运营安全、防范事故风险的坚固防线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它既能确保从业人员在面对复杂危险的工作环境时有章可循,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,又能在关键时刻降低事故危害程度,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。接下来,将详细阐述危险品运输与装卸过程中的各项关键操作规程。
二、运输前准备
(一)人员资质与培训
从事危险品运输的人员,必须持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,驾驶员要具备驾照且年龄小于 60 岁,在过去三年内无重责事故记录,拥有至少两年的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,或接受过全日制驾驶员职业教育,同时还需经过法律法规、安全知识、专业技术、职业卫生防护以及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培训,了解危险货物性质、危害特征、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以及应急措施;装卸管理人员与押运人员同样需年龄小于 60 岁,具有初中以上学历,接受过相关法规、安全知识、专业及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等培训,熟悉危险货物特性与应急处理方法。并且,所有从业人员都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,以保证其健康状况满足安全驾驶与作业需求,还需参加继续教育培训,学习道路运输相关政策法规、职业道德和安全业务知识,确保对新知识、新技术及新法规的掌握。
(二)车辆检查
运输车辆出车前,必须进行全方位细致检查。外观上,保证车厢地板平坦完好、栏板牢固,有衬垫防护措施,无残留物,车辆后方导静电拖地带应拖地;标志灯、标志牌、安全标志牌、反光带等外观标识要齐全,确保发生事故后能提示救援人员确定危险货物的类别和危险特性。操作系统方面,制动、转向、照明、启动系统和仪表盘指示灯等需正常运行,尤其制动系统,包括制动器、制动片、制动油和制动油管等部位,更是检查重点。车辆配备的应急器材,如便携式灭火器(每车 2 - 3 个)、防火铁罩、三角木、三角顶灯、反光标带、逃生锤、堵枪堵头、锤子、防静电带等要完好无损,且功能、数量应与危险货物性质相匹配,防爆手电筒、通讯工具、应急药箱及应急药品等也一应俱全。另外,车辆还需安装卫星定位装置,并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,以便实时监控车辆行驶状态。
(三)货物核查
装载前,要依据运单详细核对货物名称、数量、规格、联合国编号、危险标志、警示语等信息,确保货物与运输单证一致。货物包装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标准,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,包装要牢固、严密,能承受运输过程中的震动、挤压等应力,如强酸等腐蚀性危险品,需使用耐腐蚀性强的特殊塑料容器包装;易挥发的危险品,包装要有压力调节功能。包装上的标识要清晰、规范、易识别,标明危险品的类别、危险特性等关键信息。不同危险性质的货物严禁混装,桶与桶之间不能留有空隙,汽车排气管要安装阻火器,铁地板车厢的还应铺设草席等,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。
三、危险品运输操作要点
(一)易燃液体运输
运输易燃液体时,车辆必须保持清洁,车厢内不得有氧化剂、自燃物品、强碱等残留物,以防发生化学反应。装载过程中,钢桶盛装的易燃液体严禁从高处翻滚卸车,若需从上溜放或滚动操作,必须采取防止火星产生的措施,且周围安排人员接应,防止钢桶撞击受损;钢制包装多层装载时,层间要使用合适衬垫并捆扎牢固,确保货物稳定。对于低沸点或易聚合的易燃液体,如发现包装容器出现膨胀(鼓桶)现象,必须由发货人调换包装后方可继续装车。罐(槽)车装卸时,要拉紧手制动器,固定车轮,熄灭发动机,切断总电源装置,接好导除静电装置,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,夜间装卸作业应用防爆式照明设备,防止静电积聚引发火灾爆炸。
(二)爆炸品运输
运输爆炸品的车辆,车厢底板务必平坦完好,采用铁底装运时,需铺垫木板、胶合板、橡胶板等衬垫防护措施,车厢内不得残留酸、碱、氧化剂等物质。装卸操作人员严禁身带火种,不得穿着有铁钉的鞋以及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,操作过程中不准摔砸、翻滚,严防摩擦、撞击和剧烈震动,严禁接触明火、高温,禁止使用铁质工具,防止产生火花引发爆炸。对于可堆码的物品,要严格按照包装件上的储运图标标志摆放,最高件超过栏板的部分须小于该包装的三分之一,装车后用苫布覆盖严密,捆扎牢固,厢式货车堆码总高度不得超过 1.5 米;使用机械装卸作业时,应按规定负荷量降载 25%,避免过载引发危险。运输途中,要防止曝晒、雨淋、防高温、明火,途中遇有雷雨时,车辆应远离树木、电线杆或大建筑物,防止雷击;集队运输时,需指定专人负责统一指挥,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,停放车辆时,严格挑选停放地点,远离高压电源、火源和高温等场所,并安排专人看管。
(三)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运输
车厢在装载前必须清洁干净,不得沾有油脂污染物及强酸残物,因为油脂与部分压缩气体接触可能引发自燃,强酸可能腐蚀气瓶。装车时,要旋紧瓶帽,保护气瓶阀门,防止撞坏;车下人员须待车上人员将气瓶放妥后,才能继续往车上装瓶,且同一车厢不准有二人同时单独往车上装瓶,避免操作混乱引发碰撞。除允许竖装的气瓶(如民用液化石油气等)外,车上气瓶均应横向平放,装载平衡,妥善固定,防止滚动,阀门应朝向一致,最上层气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高度。运输途中,夏季当罐内液温达到 40℃时,必须配有罐体遮阳或用冷水喷淋降温等设施,防止罐体暴晒,引发气体膨胀;车辆要远离热源、火源,如锅炉房或明火场所;行车途中尽量避免紧急制动,防止气瓶因惯性力作用冲出车厢平台造成事故,车辆转弯前减速,防止急转弯或车速过快时气瓶因离心力作用被抛出车厢外。
四、装卸前准备
(一)易燃液体运输
运输易燃液体时,车辆必须保持清洁,车厢内不得有氧化剂、自燃物品、强碱等残留物,以防发生化学反应。装载过程中,钢桶盛装的易燃液体严禁从高处翻滚卸车,若需从上溜放或滚动操作,必须采取防止火星产生的措施,且周围安排人员接应,防止钢桶撞击受损;钢制包装多层装载时,层间要使用合适衬垫并捆扎牢固,确保货物稳定。对于低沸点或易聚合的易燃液体,如发现包装容器出现膨胀(鼓桶)现象,必须由发货人调换包装后方可继续装车。罐(槽)车装卸时,要拉紧手制动器,固定车轮,熄灭发动机,切断总电源装置,接好导除静电装置,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,夜间装卸作业应用防爆式照明设备,防止静电积聚引发火灾爆炸。
(二)爆炸品运输
运输爆炸品的车辆,车厢底板务必平坦完好,采用铁底装运时,需铺垫木板、胶合板、橡胶板等衬垫防护措施,车厢内不得残留酸、碱、氧化剂等物质。装卸操作人员严禁身带火种,不得穿着有铁钉的鞋以及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,操作过程中不准摔砸、翻滚,严防摩擦、撞击和剧烈震动,严禁接触明火、高温,禁止使用铁质工具,防止产生火花引发爆炸。对于可堆码的物品,要严格按照包装件上的储运图标标志摆放,最高件超过栏板的部分须小于该包装的三分之一,装车后用苫布覆盖严密,捆扎牢固,厢式货车堆码总高度不得超过 1.5 米;使用机械装卸作业时,应按规定负荷量降载 25%,避免过载引发危险。运输途中,要防止曝晒、雨淋、防高温、明火,途中遇有雷雨时,车辆应远离树木、电线杆或大建筑物,防止雷击;集队运输时,需指定专人负责统一指挥,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,停放车辆时,严格挑选停放地点,远离高压电源、火源和高温等场所,并安排专人看管。
(三)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运输
车厢在装载前必须清洁干净,不得沾有油脂污染物及强酸残物,因为油脂与部分压缩气体接触可能引发自燃,强酸可能腐蚀气瓶。装车时,要旋紧瓶帽,保护气瓶阀门,防止撞坏;车下人员须待车上人员将气瓶放妥后,才能继续往车上装瓶,且同一车厢不准有二人同时单独往车上装瓶,避免操作混乱引发碰撞。除允许竖装的气瓶(如民用液化石油气等)外,车上气瓶均应横向平放,装载平衡,妥善固定,防止滚动,阀门应朝向一致,最上层气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高度。运输途中,夏季当罐内液温达到 40℃时,必须配有罐体遮阳或用冷水喷淋降温等设施,防止罐体暴晒,引发气体膨胀;车辆要远离热源、火源,如锅炉房或明火场所;行车途中尽量避免紧急制动,防止气瓶因惯性力作用冲出车厢平台造成事故,车辆转弯前减速,防止急转弯或车速过快时气瓶因离心力作用被抛出车厢外。
四、装卸前准备
(一)装卸场地准备
装卸场地应选址于远离居民区、学校、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域以及水源保护区、生态敏感区的空旷地带,地势平坦,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,防止积水对危险货物造成不良影响。场地四周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,如 “易燃易爆,严禁烟火”“腐蚀品,注意防护” 等,标明危险货物的类别、危险特性以及紧急避险措施。根据所装卸危险货物的性质,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,如干粉灭火器、二氧化碳灭火器、泡沫灭火器等,以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,如吸附棉、堵漏工具、中和剂等,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,降低事故危害。
(二)装卸设备与工具检查
用于装卸的设备,如叉车、吊车、输送机等,必须符合防爆、防静电等安全标准,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与检测,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。装卸工具,如扳手、钳子、吊钩等,应选用与危险货物性质相适配的材质,避免因工具与货物发生化学反应引发事故,例如,装卸强氧化性物质时,严禁使用易被氧化的金属工具。所有设备与工具在每次使用前,都要进行外观检查,查看有无损坏、变形、磨损等情况,确保其完整性与可靠性。
(三)人员防护配备
依据所装卸危险货物的性质,为作业人员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,如装卸腐蚀性物质时,提供防腐蚀工作服、防护手套、护目镜等;装卸有毒气体时,配备防毒面具、空气呼吸器等。作业前,监督作业人员正确穿戴防护用具,确保防护到位,严禁未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不当的人员参与装卸作业,作业过程中,若防护用具出现破损、失效等情况,应立即停止作业,更换防护用具。
五、装卸操作规范
(一)一般原则
装卸作业必须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,作业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,严禁无关人员进入。装卸人员严禁随身携带火种,进入易燃、易爆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区前,需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和电子设备,严禁吸烟,并穿着不产生静电的工作服和不带铁钉的工作鞋。雷雨天气装卸时,必须确认避雷电、防湿潮措施有效。在装卸过程中,要轻拿轻放,避免产生火花、静电等危险因素,防止撞击、跌落,禁止肩扛、背负、揽抱、钩拖危险货物,严格遵守装卸顺序和方法,确保装卸过程的安全。
(二)易燃液体装卸
装卸前,要认真检查易燃液体的包装是否完好,有无泄漏现象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对于低沸点或易聚合的易燃液体,如发现包装容器出现膨胀(鼓桶)现象,必须由发货人调换包装后方可继续装车。装卸时,应根据液体种类不同,采用合适的卸料方式,如利用泵、管道等设备进行密闭式卸料,防止液体飞溅。钢制包装多层装载时,层间必须采取合适衬垫,如橡胶垫、泡沫垫等,并应捆扎牢固,确保货物稳定。罐(槽)车装卸时,要拉紧手制动器,固定车轮,熄灭发动机,切断总电源装置,接好导除静电装置,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,夜间装卸作业应用防爆式照明设备,严格控制装卸流速,防止静电积聚引发火灾爆炸。
(三)爆炸品装卸
装卸爆炸品前,需将库房、车厢等装卸场所内所积存的酸、碱、油、泥、砂、石、草、铁屑等一切杂物清扫干净,严禁残留与爆炸品性质相抵触的物质。装卸过程中,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严禁身带火种,不得穿着有铁钉的鞋以及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,操作时不准摔砸、翻滚,严防摩擦、撞击和剧烈震动,严禁接触明火、高温,禁止使用铁质工具,防止产生火花引发爆炸。对于可堆码的物品,要严格按照包装件上的储运图标标志摆放,最高件超过栏板的部分须小于该包装的三分之一,装车后用苫布覆盖严密,捆扎牢固,厢式货车堆码总高度不得超过 1.5 米,使用机械装卸作业时,应按规定负荷量降载 25%,避免过载引发危险。
(四)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装卸
装卸前,必须检查气瓶外观有无损坏,气瓶阀门是否关闭良好,有无泄漏现象,确保气瓶处于安全状态。装车时,要旋紧瓶帽,保护气瓶阀门,防止撞坏;车下人员须待车上人员将气瓶放妥后,才能继续往车上装瓶,且同一车厢不准有二人同时单独往车上装瓶,避免操作混乱引发碰撞。除允许竖装的气瓶(如民用液化石油气等)外,车上气瓶均应横向平放,装载平衡,妥善固定,防止滚动,阀门应朝向一致,最上层气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高度。装卸过程中,不得打火、吸烟或使用任何可能产生火花的工具等,防止气体泄漏引发燃烧爆炸。如发现气瓶有泄漏现象,应立即停止装卸,采取相应的堵漏措施,如使用专用堵漏工具、木楔等进行封堵,并将泄漏气瓶转移至安全区域。
六、应急处理措施
(一)泄漏事故应对
一旦发生泄漏,驾驶员与押运员应立即停车,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具,尽可能远离泄漏源上风方向。对于液体泄漏,若泄漏量较小,可使用吸附棉、沙袋等材料进行吸附、围堵,防止扩散;若泄漏量较大,需迅速寻找泄漏源,如阀门、管道连接处等,尝试关闭相关阀门或采用专业堵漏工具进行封堵。对于气体泄漏,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,打开车窗通风,疏散周边人员至安全地带,避免吸入有毒气体。同时,根据泄漏货物性质,采取相应的中和、稀释等措施,如泄漏酸性物质,可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处理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及时清理泄漏物,将受污染的土壤、物品等收集起来,交由专业环保部门处理,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。
(二)火灾事故应对
发现火情,驾驶员应立即停车,关闭发动机,切断电源,押运员迅速取用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,根据着火物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,如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可燃固体、液体及气体火灾;二氧化碳灭火器常用于扑救贵重设备、档案资料、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。若火势无法控制,押运员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19,清晰准确地报告事故地点、火势大小、燃烧物质等关键信息。驾驶员与押运员迅速组织周边人员疏散,引导至上风或侧风方向的安全区域,远离火源与烟雾。消防人员到达后,积极配合消防指挥,提供详细的货物信息,协助灭火作业,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。
(三)其他紧急情况处理
当出现人员中毒窒息情况时,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至通风良好、空气新鲜的地方,解开衣领、腰带,保持呼吸道通畅,若中毒人员呼吸、心跳停止,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;同时,拨打急救电话 120,等待专业医疗救援。车辆发生翻车、碰撞等事故时,驾驶员与押运员应第一时间检查自身身体状况,如有受伤,进行简单自救止血,若车辆变形严重,被困车内,利用车内安全锤、撬棍等工具破窗逃生,逃生后在安全距离外设置警示标志,防止二次事故发生,并及时报警求助。
七、运输与装卸后清理
运输任务结束后,车辆需及时进行清洁,清除车厢内残留的危险货物、杂物及污染物,防止不同批次货物间发生化学反应引发危险。清洁时应采用专用工具与清洗剂,避免损伤车辆部件。对车辆外观、轮胎、制动系统、灯光等进行再次检查,确保无异常磨损、松动或损坏,发现问题及时维修,保障下次出车安全。同时,按照车辆维护手册要求,对发动机、变速器、润滑系统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,更换机油、滤芯等易损件,延长车辆使用寿命。
装卸作业完成后,装卸场地必须彻底清扫,将散落的危险货物、包装材料等收集起来,按危险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妥善处置,防止环境污染。清扫过程中,避免扬尘、遗撒,可采用洒水降尘、封闭收集等措施。对装卸设备与工具进行清洁、整理,检查有无损坏,及时维修或更换,确保下次使用正常;防护用具需清洗、消毒,放回指定位置,定期检查有效期,失效及时更新,为后续作业做好准备。
八、监督与管理
在危险品物流的复杂链条中,监督与管理机制犹如高悬的 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,时刻保障着操作流程的严格执行。企业内部需建立严谨的监督机制,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,定期对运输与装卸作业进行全方位检查,涵盖人员操作合规性、设备维护状况以及货物包装与存储条件等细节,一旦察觉问题,当即责令整改,并跟踪复查,确保问题彻底解决。同时,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,对车辆行驶轨迹、货物状态、人员作业情况等展开实时监控,实现隐患的及时预警与快速处置。
从外部监管来看,主管部门更是肩负重任。交通运输部门严格审核企业的运输资质、车辆条件以及人员从业资格,不定期抽查运输与装卸作业现场,对违规企业依法惩处;应急管理部门着重检查企业的应急预案制定、应急演练开展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情况,督促企业提升应急处置能力;生态环境部门聚焦危险品泄漏等事故对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,监督企业落实环保措施。
对于违规行为,必须施以雷霆手段。一旦发现未按操作规程运输装卸危险品,诸如人员无证上岗、车辆 “带病” 作业、货物违规混装等,主管部门应责令企业即刻停业整顿,暂扣或吊销相关许可证件,对责任人员予以罚款、行政拘留等处罚,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以严刑峻法确保危险品物流行业始终行走在安全合规的轨道之上。
九、结语
危险品运输与装卸操作规程,是用无数血泪教训凝结而成的安全宝典。它涵盖了从人员培训、车辆及设备检查维护,到货物装卸、运输途中应急处理等各个环节,每一细节均不容丝毫懈怠。危险品物流企业务必将这些规程深深植入日常运营的每一处,定期组织员工培训、演练,持续优化流程,查缺补漏。从业者更应时刻心怀敬畏,严守规程,以专业、严谨之态对待每一次作业,方能在危险品物流的荆棘之路稳健前行,护人民安康,保环境无恙。